“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千多年前,李白一首《蜀道难》,字里行间道出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带给后人对蜀道之难更多的幻想和敬畏。 皖浙天路 在绩溪境内也有这么一条路,这条路被誉为皖浙边界上的唐古拉――“皖浙天路”,她东起浙江临安新桥乡,经安徽绩溪荆州乡,穿越山云岭,西至安徽绩溪家朋乡,是华东地区最高海拔的天路,最高处位于山云岭隘口,海拔1158米,隘口比公路起点坎头村高915.3米,有弯道351处,回曲21起,最小半径15米。天路家朋至荆州路段,不仅因为山高路险,冬季经常道路结冰交通封闭,出行难,不亚于李白笔下的蜀道。再加上沿途壮观雄奇的风景,“皖浙天路” 同样也给喜好自驾的游客以更多遐想。 冬云同学指点美景 2016年8月曾与常州工作的海春同学、上海工作的冬云同学经“皖浙天路”到荆州小九华游玩,在山云岭隘口小憩时,不止一次来荆州的冬云同学,向我们介绍笔架峰、饭甑尖、豺狗狼尖的美景,从她洋溢的脸上,我读懂了她推介的地方一定是个好去处。望着远处的笔架峰、饭甑尖、豺狗狼尖,我在想,何时可以前往饱览大自然的造化。 时间一晃就是一年多,2017年的最后一天恰逢周末,有幸参加了“深山野驴”户外群组队出驴山云岭-饭甑尖-豺狗狼尖-笔架尖,圆了我一个愿望,为我2017年的户外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条路线因为路程远且地势较复杂,出于安全考虑,人不宜多,这次报名出行共18人,恰好可包车出行。早7点,准时从短途汽车站出发。经扬溪、金沙、家朋,沿途晨雾很浓,我们很是担心雾气太浓若不散去,很难看到好景。整车人都很忐忑,时不时地关注车窗外,期望太阳早些出来,让雾气早些散去。 过了家朋梅干岭,不知谁高呼起来,太阳出来了!只见窗外,一缕弱弱的晨光透过浓浓的晨雾,雾气在晨光中飘浮不定,或浓或淡,尽管是几缕的太阳光,但给人们更多的是希望。从尚村叉路口开始,高度就不断地攀升,车子在云雾里穿行,越爬高晨雾飘浮越活跃,车子经过的路段,时而浓雾蒙蒙,时而阳光通透。一片松树林过后,已完全没有了雾气。大家忐忑的心一下子兴奋起来。 车子在天路上盘旋,也不知绕了多少道弯,终于停了下来,山云岭停车场到了。大家依次下了车,停车场上已经停了好几辆组团户外的车,一队人马已经开始往饭甑尖方向登山了。 向饭甑尖进发 好景不等人,大家唯恐落后,未等领队招呼,匆匆忙忙跟着前队就走。饭甑尖位于山云岭的南侧,比山云岭还高出近200米,孰不知,这已经是海拔一千米以上了,车行半小时左右就攀升了近千米,下车抬脚就走,上山开始又是上坡路,一开始走的急,或许因为“高原反应”,大家累得直喘气,队伍中有好几人直呼跟不上了。我和同行战友明华见此情,就主动接过体力稍弱驴友的背囊,队伍缓慢前行。 野路冰凌 9点多钟的太阳在饭甑尖已经显得好高了,山道有的地方已化冻,有的地方依然是冰凌。一块突兀的巨石出现在队伍面前,太阳光从巨石的侧面渐出,显得尤为神秘。 神秘晨光 一棵高大的松树立于岩石边,如黄山上的迎客松,站在松树边迎着晨光,放眼眺望,颇有“伟人”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感觉。领队兼驴友百草园带了平板,成了随队特邀摄影师,尽可能地满足每位驴友的拍照要求。 领略大好河山 队伍后头的还没拍好,队伍前头就有驴友高呼百草园赶快去。只见一块三角形巨石凌空架于两块巨石上,一点也看不出是风化造成,倒象大自然鬼斧神工,不知是哪位天神将巨石搬到这里,稳稳当当,恰到好处。 意气风发的“抖抖哥” 穿过一个信号发射塔,一段下坡路,就能看到不远处的嶙峋的巨石了。领队早已在巨石上放了绳子,巨石不高,如果不用绳子,虽然才几步,你却不能爬到巨石上。
借力安全绳
驴友们依次攀爬而上,不少人已经在巨石上观景拍照了。头顶一片天,一览众山小,站在巨石上,今生我最大!我怀念的、放飞、白兰鸽、小艾竞相“飞”起来,让空中飞的镜头在此定格。
饭甑尖峰顶突起一圆柱形巨石,高约15米,状如饭甑,旁有一长石矗立,人称“饭匙”,饭甑尖由此而得名。见前方不远处有一独特巨石,应该就是饭甑尖了。前行不远,一大块巨石横在大家眼前,正当前面的队友不知从何处攀爬时,领队告知得从巨石后绕过方可上去。这块巨石的背面一条窄窄的只容下一个人才可爬行通过的通道,驴友们逐个通过这段路后,就相对开阔了,只见中间裂缝明显但又紧紧相依的两块巨石下方可以容下一个人横卧的空间,领队深山说这是卧佛地,有几位驴友就争相趴地做一回卧佛。 战友夫妇 这巨石朝西一面如刀削,其中稍大那块巨石正面刻有石刻:浩气留天地,军旅写春秋,戎马挥毫四十秋,赤胆忠心壮志酬,魂系故里擎天石,烛炬燃尽亦风流。题字的时间、署名不太清晰,仍能辨认出家朋乡人民政府等字。根据字面意思判断,应该是1953年7月朝鲜战场中黄继光式一级战斗英雄许家朋牺牲后,英雄的家乡为纪念英雄而改名为家朋乡,这块巨石上的石刻应该就在那个年代所留。英雄是家乡人民心中的丰碑,在饭甑尖最高峰的巨石上赋诗纪念英雄,这是何等的神圣! 英雄丰碑 憧憬 有资料记载饭甑尖海拔1349.6米,顶部宽平,面积约50平方米,上有小天池3口,积水不涸。石刻的侧面,饭甑与饭匙间衔接位置可以攀爬直上饭甑尖顶,家朋金牌地导——兵哥已经在这里放了安全绳,方便大家通行。 攀顶 快到饭甑尖顶,只见饭匙侧面“登高揽胜”四个大字,从字体判断应该与巨石正面的石刻同一时期所作。绕过一棵小松树,轻松登顶了。果然,饭甑尖顶很是宽平,三个小天池很不起眼,应该是长年累月的雨水腐蚀所致,形成三口小而浅的凹坑,被喻为“小天池”。站在饭甑尖顶,美景尽收眼底,只见四周众峰耸立,群山连绵,遥相呼应,怪石奇松,壮观雄奇,众驴感叹不已。如果你赶上好时辰,在饭甑尖顶可以看云海,那云海,似波澜壮阔,似翻滚涌动,似气势磅礴,浩浩荡荡,一马平川,今天与云海无缘,只能发挥你的想像力了。 向往 登高揽胜 随队特邀摄影师百草园 “小天池”前合影 饭甑尖顶看海 领队深山、地导兵哥招呼众驴陆续下山,转入下一站――豺狗狼尖。大约十分钟左右的车程,入口通道在山云岭往家朋方向的公路边,很不起眼。 兵哥发出信号 进军豺狗狼尖 豺狗狼尖,乍一听这地名,感觉还有点不寒而立。到底是什么样的景致才匹配这个名字呢?只见相隔二三十米间一山脊上连续几块突兀的巨石,如狰狞的豺狗狼,犬牙交错。中间那块巨石顶上和近处的山脊上,已有户外驴友在拉绳,似乎要利用两块巨石的高差,从绳子上滑行,寻找通过的刺激。这还是我第一次现场见到此类挑战。这几块巨石三面陡峭,右侧是悬崖峭壁,谷底很深,绝壁上稀疏几棵小松树和杂草,岩石悬壁呈灰白色,显得很低沉。探头一望,看不到底,如此气势的悬崖绝壁,不竟有些胆寒。 勇敢的挑战者 悬崖绝壁 前头已有驴友来到中间那块巨石下面,这块巨石有二十几米高,背面稍缓,表面有一条十公分左右宽的裂缝,一直通到岩石顶端,原来巨石顶上的人是通过这里上去的。金牌地导――兵哥早已在岩石顶端沿裂缝放下了安全绳,大家在下面观望,不敢攀登。裂缝的左侧要高出一些,右侧是几十米高的绝壁,只要重心靠左,且不恐高,凭我的素质状况登顶应该没有问题的。于是,我捷足先登,第一个借攀登绳沿裂缝一步一步往上攀。也就几分钟,就到顶了。岩石顶较平坦,面积大概二个平方米左右,也是两块岩石组成。岩石顶有个固定铁环,是顶部唯一的固定点,方便各驴队固定安全绳所用。另一岩石上有二个人正固定安全绳,与对面岩石的人互相拉绳,想想那驴队将要从这根绳滑行通过,感觉好悬! 成功登顶 我站在巨石之顶,四周凌空,刚才还惊叹岩石上的人是何等胆量上到巨石顶的,现在我就这么上来了,心中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此驻足几分钟,好好回忆一下刚才攀越豺狗狼尖的那几分钟,品味一下征服豺狗狼尖的感觉。紧接着,羊光明媚、南旭梦两位女驴友也上来了,不简单,真是打心里佩服她们。不到长城非好汉,或许她们也是较上劲了,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征服豺狗狼尖。再后来,我怀念的、放飞、百草园等驴友也陆续登了顶。从豺狗狼尖下来,另两个稍小一点的尖角石峰,就没什么难度了。今天在这里验证了那句话: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幕后深山 时间不早了,领队招呼大家下山了。虽然是下山,也是七上八下的野路,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路,只得听兵哥的指挥。走着走着,前头没路了,又是十几米的绝壁,绝壁中间部位有根松树,正当众驴心存疑问时,兵哥、百草园早已固定好了安全绳,需要在这里分两段进行降岩。深山最先下到了崖底,前头几位女驴友不敢下去,一位年龄最小的女驴友害怕地紧紧抓住一簇杂草,这簇杂草成了她的依靠,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彰显出一簇杂草力量的伟大! 信念草 兵哥曾在部队服过役,素质很好,身手不凡,为确保绝对安全,他给安全绳加了双道保险。吕芬、白兰鸽等几位胆量大的女驴友顺利下了去,年龄最小的女驴友也以特有的方式半滑下去了,这都给后面的人以更多的自信。我曾参加几次户外并轻松降过岩,随即主动加入了这些特殊地段的保障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深山在崖底,兵哥、百草园在崖顶控制安全绳,我怀念的在崖顶拍照,我在崖中小松树位置,帮助解绳和保护,由于组织有序,18名驴友安全顺利地下到了崖底。 降岩 最有悬念和意义的降岩后,还一段石壁也很陡峭,石壁上基本没有什么可以借力,大家猫着腰,小心翼翼地通过。形如笔架,悬空削壁,望不可攀的笔架峰就矗立在眼前,这时的太阳就要落到饭甑尖山的那边,夕阳西下,部分残光洒落沐浴笔架峰,好美的景致,大家纷纷抢拍笔架峰下落日余辉。笔架峰下两块岩石间有一个三角石洞,众驴要从这洞中通过,洞不大,只可一次通行一人,对块头大一点的,衣服穿较多的,通过就较吃力些了,但已经完全没有上豺狗狼尖和降岩那样有点险度,均可轻松通过。出洞口不到十分钟,队伍就到了公路边,中巴车早已等候多时,驴队安全顺利地返程。 绝壁枯松 趟路下山 笔架峰下余辉 别有洞天 回首今天攀爬走过的路线和所到达的点位高程,可谓比“皖浙天路”还高,还奇,还险,甚至更为心跳加速,这是皖浙天路中的天路,崇山峻岭间,凭栏远眺,人入景中,如诗如画。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千年后的蜀道,已是天堑变通途。其实天路亦不难,只要有人定胜天的信心,再难其实只是道坎,只需要将这道坎成为你前进的垫脚石,你就可饱览常人难以领略的美景。 驴队部分人员合影 2017年12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