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赴上庄镇“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安徽绩溪上庄镇,在瀚徽金山时雨茶厂的清新茶香与岭北一品锅的烟火气中,遇见了两位用一生守护非遗技艺的传承人。
一叶藏山河:吴仁宇与瀚徽金山时雨茶的百年滋味
金山时雨茶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唐代,其发展历程融合了徽商文化与非遗技艺,成为徽茶经典代表。唐代绩溪已产绿茶,清道光年间创制“金山茗雾”,因形似雨丝、采于谷雨前后,1868年定名“金山时雨”。其名既指外形如雨丝,亦强调产地绩溪金山村的高山云雾环境。
清末由上海汪裕泰茶庄独家经销,通过徽商网络远销东南亚,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成为贡茶。传统手工制茶分杀青、揉捻、烘干三道工序,为现保留非遗技艺,核心产区位于海拔500~900米的金山村,茶树以“金山种”为主,芽头肥壮、内含物质丰富。2010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成为徽茶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如今,“金山时雨”作为安徽绿茶代表,正以“一杯穿越百年的茶香”续写徽茶新篇章。
清晨的茶厂里,程燕芳负责人正在向实践团队演示传统杀青工艺。“老祖宗传下的‘三炒三揉’工序不能变,但茶形可以创新。”她指着新研发的兰花型、发髻型茶坯说道。上庄独特的昼夜温差与云雾气候,赋予了金山时雨茶“叶如碧玉、汤似琥珀”的特质。非遗传承人吴仁宇带领公司团队改良工艺,既保留传统核心技艺,又开发出符合年轻人审美的茶品,让百年茶香飘向更广阔的市场。
一锅纳乾坤:胡美艳与一品锅的烟火传承
岭北一品锅,源于绩溪县岭北地区的民间传统。该菜最初是岭北乡村节庆、婚丧嫁娶时的待客主菜,因食材分层码放、荤素搭配的烹饪方式而得名。民间传说中,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时曾品尝此菜并赐名“一品锅”,进一步提升了其知名度。
它也被称为胡适一品锅,这一名称与近代文化名人胡适密切相关。胡适是绩溪上庄人,自幼喜爱家乡菜,常以一品锅招待宾客(包括外国政要如美国总统罗斯福),甚至亲自在美国推广此菜。因胡适的名人效应,这道菜逐渐被称为“胡适一品锅”,成为徽菜文化的重要符号。此外,胡适家族(尤其是其夫人江冬秀)对一品锅的改良和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其从农家菜演变为官府菜的代表。
午后的农家院落里,岭北一品锅传承人胡美艳给团队讲解一品锅的独特之处。萝卜打底、干豆角铺层、红烧肉居中、豆腐包与蛋饺点睛,每层食材都有讲究,要是有人家里有红白事,少不了一品锅的亮相。这道承载着“更上一层楼”寓意的徽州名菜,在胡美艳女士手中不仅是美味,更是文化的载体。当实践队员品尝着交融了多层滋味的一品锅时,尝到的不仅是食材的鲜香,更是一位传承人对乡土文化的深情守望。
从茶园到灶台,两位传承人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同样的信念:真正的传承既要守住传统的魂,又要赋予时代的新意。吴仁宇将现代审美融入古老茶艺,胡美艳用创新传播方式延续传统味道,他们证明非遗不是博物馆的展品,而是活在当下的文化实践。在上庄,这样的守护者还有很多,他们的故事共同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文化传承赞歌。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赴上庄镇“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