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8962|回复: 6

绩溪工匠 | 他把手工古法印泥做成国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21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9a720154df008e903c27ed6c2f4e275.jpg
翰墨钤印    赖泥以传
be4142d3fa368ddd33f94ef06bf99018.jpg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上,有一个共同的文化现象,就是对印章的拥有和使用。    中国印章崛起于秦汉,在元明清三代进入鼎盛时期,而印泥伴随着印章的发展而发展。

bd4f581e6777a40167f935914151b18f.jpg
印泥作为印章表达的最佳工具,是我国特有的文房四宝内容,无论是文件签署,还是金石书画之钤记,都需要使用。印泥的发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印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华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印泥文化,传承了这段不朽的文化精髓。

ea51e3199807a7330f3c246519039c8f.jpg
  从古至今,精品印泥始终是以传统纯手工制作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印泥至今在书画界依然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用量比以前大为减少,但仍有一些企业在坚持用传统工艺生产书画印泥,坚守着这书画作品中永不褪色的“一点红”。

705b1ff645b36548355e78cfee688f85.jpg
"益寿堂"古法印泥制作技艺四代传承图

皖南山区绩溪县坦头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古村落。就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却藏着一家与文房四宝齐名的印泥生产企业——“益寿堂”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它是安徽省最早的古法书画印泥生产企业,也是绩溪县唯一的一家印泥制作企业,其古法印泥制作技艺于2017年入选安徽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9b408ea99b778d5b527c46403649c56.jpg
  “益寿堂”印泥始创于清朝末年,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创始人洪益寿先生于1905年去上海广户氏胡开文墨庄从事印泥配料研制,产品一度扩散到全国各地,抗战时期曾辗转大西南,经过几代人的传承,现已成为闻名遐迩的书画名优产品。
985ff1b2b0707c1d0c232d417aefd0c6.jpg
印泥制作是一个漫长而繁缛的过程,即选用陈年蓖麻油、天然矿物朱砂、银珠、艾绒等主要原料精工细作,手工捣揉制作而成。纯蓖麻油在日光下暴晒,需3至5年,成为陈油,方可作为制作印泥的用油。这样做既可以防止印泥跑油渗油,也提高了印泥印文的厚度。蓖麻油原料现时国内较少,主要从巴西进口。

7114e8731f123a6b160740da388df807.jpg
公司现任法人洪哲举几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印泥的制作工艺,既继承又创新,其产品品质细腻,色泽艳丽夺目,夏不流油,冬不凝固,燥热不干,阴雨不霉,落纸不渗不晕,厚实富有立体感,落纸后正反色泽一致,日晒水浸永不褪色。近些年来,品种也不断增加,从原来单一的朱砂红印泥发展到现在的紫砂、朱红、金色、银色、蓝色、黄色等12个品种。公司曾多次参加国内、国际性的博览会、展销会,产品销往全国各大城市并远销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受到广泛好评,曾被当作国礼赠送外国嘉宾。   
"益寿堂"印泥制作工艺流程
65b6597482f1565314e26141b4368198.jpg
野外采集艾绒草
469832e9fd156c78465ee2a48e9a4d61.jpg
手工捡绒
f24934a710c441567cc0b5b149ebef01.jpg
晒  油
4564fe8e847738587a7a49597c56cf7a.jpg
水飞朱砂
10f0ad7b08acae4b1c8bddbc9d728aad.jpg
盂钵碾沫

d0bd9612a9ff010ecc3cd94a215b70a7.jpg
手工调和
9cc2330dd877822ad3279ce0040c7114.jpg
金印泥调和
559bc7cecc9542ece8da5f7685b21fa7.jpg
手  捣
32991490f850f8f938bc41d1ff3b1ad1.jpg
散袋包装
76e8b5897a53e6b6155e8cc12cc155d4.jpg
分   装
7490a6b9bde6c327e0c313d847c03ac1.jpg
两代人的技艺传承
cd6566ef1d5c82bb0163b3634c0ac00f.jpg
父子共同探讨、改进制作工艺
65eaea26d5eb5dba305af17a91430f79.jpg
每次制泥,都要做好记录

bc341a361667a082c07fe9e23915c11b.jpg
几十年前的印谱,色泽依然鲜艳
7fba107b98de95473b74f7d66930a192.jpg
"益寿堂"部分产品
35dd8619e4a75dd2d7cb02483ec6502f.jpg
"益寿堂"印泥是一年一度北京订货会上的抢手货
ff529b265d8acde8cb68460795b970a3.jpg
以杜甫诗"九重春色醉仙桃"为风格特制的外交礼品
3a9a0f39d8bea9da60a1b4a0ea82d68e.jpg
走访抗战老兵,为他们留下历史的印记
efcbb3d0d4f20183c926bf6704b5dd96.jpg
( 文中部分照片由章恒全、胡本州提供 )
绩溪网旗下媒体平台绩溪论坛、绩溪微生活、绩溪+广告合作微信:58015欢迎投稿:jason@jixinet.com
❀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给朋友 ❀
d01b4e2c75dede581c1e40753697b6e8.png
点击【阅读原文】发布招聘、房产、广告等信息。               
绩溪人的网上家园!
发表于 2019-8-22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绩溪的手工艺一定能再度辉煌,代代相传
绩溪人的网上家园!
发表于 2019-8-22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点就                       
绩溪人的网上家园!
发表于 2019-8-22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棒极了!!!
绩溪人的网上家园!
发表于 2019-8-27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民族的传统物质文化传承很重要,别丢失了要有接班人。
绩溪人的网上家园!
发表于 2020-3-2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少代的传承才造就了匠人精神,老祖宗的东西或许不实用,可也不能丢哇
绩溪人的网上家园!
发表于 2020-3-12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洪哲举大师点赞
绩溪人的网上家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电子营业执照

皖公网安备 34182402000101号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绩溪论坛 ( 皖ICP备08102188号 )举报电话:0563-8152031 举报邮箱:58015#qq.com(#替换为@)

GMT+8, 2023-12-4 23: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